您现在的位置: 28365365体育在线 >> 信息公开 >> 领导讲话 >> 正文
高举人才优先发展的大旗 为“建成支点 走在前列”提供支撑和保障
作者:admin    文章来源:省厅    点击数:     更新时间:2014-12-22

当前,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在从依靠廉价劳动力、依靠资源资金投入转向依靠人才资源、依靠管理创新和科技进步。在这一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,实施创新驱动,必须依靠人才。今年,省委、省政府把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子课题,把人才发展作为“建成支点、走在前列”的重要支撑。人社部门作为第一资源部门必须集中力量加强在人才服务观念、服务能力、服务体制机制方面的研究,统筹做好民生保基守底、人才创新驱动两项工作。

一、认清大势,强化人才优先发展的新理念

当前,无论是从事业发展对人才的渴求,还是国际国内人才竞争的态势来看,无论是从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人才的重视程度,还是从人才交流成长、人才价值实现的需求来看,人才工作都进入了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。谁抓住这个重大历史机遇,谁才可能抢得先机、掌握主动。人才优先,是指在时间的安排上提前谋划,在力量的投入上集中优势资源,在工作的摆布上放在重点位置。只有人才理念优先更新,才能做到人力资源优先发开、人才机构优先调整、人才投入优先保障、人才体制机制优先创新。

(一)实现建成支点、走在前列的战略目标,必须强化人才优先理念。建成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点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在全国前列,是湖北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全局定位。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,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湖北,怎么建成支点、走在前列?靠什么?靠廉价劳动力,人工成本在上升,人口红利在逐步减弱;靠资源投入,湖北缺煤少油乏气,粗放型发展带来的生态污染、环境恶化问题重重;靠投资驱动,国家要求公共财政主要投向民生领域,我省的民间社会资本基础薄弱。所以,实施创新驱动战略、人才强省战略,是湖北的现实选择、唯一路径、当务之急。湖北高校院所数量居全国前五,武汉在校大学生数量全球第一,每年科技成果、专利发明申请授权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。只有真正将这些资源作为战略资源、第一资源,加以开发、保护和使用,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,才有可能实现后发赶超,支点才有坚实的支撑,走在前列才有强劲的动力。

(二)遵循人才开发成长、创新创造的客观规律,必须强化人才优先理念。“一年之计,莫如树谷;十年之计,莫如树木;终身之计,莫如树人”;“一树一获者,谷也;一树十获者,木也;一树百获者,人也”。前一句是说人才的培养周期长,后一句是说人才的回报率高。因为只有经过反复竞争择优、长期实践锻炼,才能激励人才开发潜能、脱颖而出,所以人才投资的周期长、收益滞后。我们这一代人做人才工作,是为下一代人享受人才效益打基础的。如果不提前部署、提前谋划,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就总是挂在嘴上;如果没有这种面向未来的胸怀,事业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。换个角度看,人才也值得优先谋划、优先投入,因为人才带有明显的“二八定律”特点。一个高端领军人才,引领一个企业创新、带动一个产业发展,失去一个领军人才,垮掉一个企业、丢掉一个市场,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。人社部门作为第一资源部门,要遵循人才开发规律,把人才优先理念落实到技能培训、收入分配、社会保障等工作上,体现到工作摆布上、政策制度上、资金保障上,优先考虑人才的需要,优先向人才倾斜,注重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更好条件。

(三)践行民生为本、人才优先的部门职责,必须强化人才优先理念。民生为本有利于人才解放,人才优先有利于保障水平不断提升。中国是有13亿人口的大国,特殊国情决定了推进民生工作,不能单纯地就民生谈民生,而是要激发人才资源创新创业、创造财富,民生工作才能做好。积极的民生保障体系,不光是要提升保障水平,更要实现权责利的统一,让群众在实现自我价值中提升自我保障水平。“多帮忙、不添乱”是人社部门履职尽责的基本要求,民生的要求是保基守底,主要体现在“不添乱”上;人才的价值在创新引领,主要反映在“多帮忙”上。因此,既要念好民生经,也要唱好人才戏,把人才优先作为人社工作的核心理念,作为人社部门的核心职责,真正实现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工作格局。

二、履职担责,开创人才工作的新局面

(一)要担当好历史责任。科学发展以人为本,人才开发以用为本。人才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,其价值完全在于使用。回顾起来,湖北近代能够取得发展上的辉煌,大武汉与大上海、大香港齐名,靠得是洋务运动和新学堂建设;解放初期重工业发展很快,武重、武锅、武船等企业领跑全国,靠的也是一批人才。要着力解决人才不够用的问题,加大高层次、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,尤其是要加大创新型领军人才引进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,进一步做实人才总量,解决企业高技能人才缺乏的问题;要着力解决人才不适用的问题,推动人才使用与教育培养培训间的联动,促进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、人才素质与市场需求相适应,比如夯实技工院校校企合作、工学结合;要着力解决人才利用不够的问题,深化人才与市场、资本、产业间的融合,使人才到经济一线、科研一线、基层一线去创新创造创业,比如鼓励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技能职务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制度。

(二)要担当好职能责任。在人才工作格局中,人社部门要履行好基本制度设计、队伍建设、市场培育监管三项职能要担当基本制度设计职能,如就业制度、社会保障制度、职业资格制度、职称制度、专家选拔制度、博士后制度、公务员录用制度、岗位管理制度、工资福利制度,要统筹完善这些制度,释放政策红利、改革红利,激发人才创新创业;要担当队伍建设职能,在党管人才的大框架下,6类人才队伍建设中,人社部门牵头“两支半”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要尽力而为,要通过加大高层次拔尖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,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发展型人才。通过设立基层特设岗位、基层岗位津贴,引导教育、卫生、农业科技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向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集聚,为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民生型人才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有可为,要使职业技能培训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,贯穿劳动者从学习到工作的各个阶段,让各个层次、各个领域、各个地方都有能工巧匠、技术能手、技能大师。公务员队伍建设应该有所作为,通过健全确责、履责、问责体系,打造一支勤政、廉政、善政的为民务实清廉的公务员队伍。要担当市场培育监管职能,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怎么完善,人力资源服务业如何培育,人力资源市场如何建设,市场行为如何监管,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,需要深入谋划、深入思考。

(三)要担当好创新责任。当前,我们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历史时期,计划经济下的一整套办法已经不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。在新老办法交替的关键时刻,必须有更广的胸怀,主动放弃计划经济赋予的手段和职权,强化市场的竞争意识、规则意识、公平意识,善于用市场、法律、经济手段,提高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。比如人才的评价方面,要淡化学历概念、身份概念,更多的尊重市场评价,更多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。同时,也要学会及时补上市场失灵。比如按照人才发展规律,实践出人才,人才只有深入基层一线、生产一线,才能更快成长、更好发展。但从人的本性来看,人往高处走,大家都喜欢大城市,喜欢条件优越的地方,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及时补位,从政策设计、宣传引导、激励保障等方面加大基层岗位吸引力度。这种转型时期的观念转变、方法转化,或许这一辈人不能做的很好、很完善,但必须去做,迈开第一步,才算履行好传承的责任,这也是构建现代治理体系、提升现代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。

三、改革创新,实现人才工作的新突破

有了优先的概念,立足于责任的担当,关键是要出实招、抓落实,尽快在重点领域、重点环节实现新突破。

(一)要立足开放度、集聚度、有效度,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。开放度的关键是要解放思想,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人才制度。美国在全球70亿人中选人才,如果我们在小圈子选人才,最多也就是矮子中拔将军,如何竞争?集聚度是要聚焦事业发展、产业发展、企业发展,把人才吸引到产业一线、基层一线、创新一线。这其中关键是要解放人才观念,不能只盯着院士、博士这些传统人才,只要有一技之长、对事业发展有贡献,都应该成为我们的服务对象,都应该得到社会的肯定和认可;有效度的关键是促进成果转化,提高人才贡献率,重点是要完善人才公共服务政策体系,需要资金的我们给予资金扶持、帮助寻找天使投资,需要科研支持的我们帮助与科研院所对接,促进成果及时转化。“三度”问题是人才政策的指引,也是人才政策创新的方向和立足点。

(二)要以重点政策、重大项目为抓手,在打造人才服务品牌上有突破。重点政策,包括前面提到的社保政策、评价政策、工资政策、岗位管理政策等等,比如今年要集中研究吸引人才到基层一线去的相关政策;人才项目,是培养锻炼人才的载体,是推进人才工作的抓手。现在各种人才项目不少,比如千人计划、民间技艺传承开发、博士后流动站建设、三支一扶等,这些项目在培养吸引人才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但总的看,项目影响力还不强,产出率还不高,品牌还没有建立起来。衡量人才项目是不是品牌,有几个标准,一是项目的人才承载力,反映在能不能广泛汇集各方面人才,大规模锻炼培养人才。这需要进行战略规划,顶层设计。二是项目的影响力,即项目能不能在推动科技创新、产业发展、改善民生上发挥作用。这需要加强资源整合,加大资金保障,提高项目含金量。三是项目的公信力,取决于项目评选标准科不科学、评选程序透不透明、评选过程公不公平。这需要引入市场第三方、注重业内专业评价、加强过程控制管理。

(三)要加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,实现从人才管理向现代人才治理体系转变。必须深入研究如何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人才管理,转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服务,在积极作为、科学作为的基础上实现政府职能转变。今后行政处室重点研究公共政策、实施监管,公共服务部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,其它的放给行业中介组织、放给市场,逐步建立政府主导、社会协同、市场决定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,真正实现人才管理服务方面的体制机制转变。

当前,无论是人才工作还是民生工作,都需要人社部门有更加开明的态度、更加开放的视野、更加开拓的胸怀,也需要政策落实、项目做实、作风严实。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念好“民生为本、人才优先”八字经,以实实在在的效果,赢得群众的满意、信赖和依靠。

(本文摘选自省委组织部副部长、省人社厅党组书记、厅长翟天山在全省人社系统第三季度例会上的讲话)